“这条隧道打通了,咱们离高铁全线通车又近了一步!”8月4日,在云南昆明的长水机场附近,施工人员兴奋地合影留念。渝昆高铁建设迎来重要节点——全长8770米的长水机场隧道顺利贯通。这不仅是一次工程上的胜利,更是对复杂地质和敏感环境下施工技术的一次大考。
渝昆高铁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线约700公里,其中云南段占了388.6公里。设计时速达到350公里,这在云南省还是头一回!不过,高达87.4%的桥隧比例让这条线路的建设难度堪称“大魔王”。而其中最棘手的莫过于穿越繁忙运营中的长水机场及其周边设施的这座超长隧道。
复杂地质与敏感环境交织下的挑战
你能想象吗?一条将近9公里的地下通道,要穿过活跃运行中的机场跑道、货运区以及已有铁路线路。沿途岩层破碎、岩溶发育,就像是在刀尖上跳舞,一不小心就可能引发安全隐患。更别说还得保证施工过程中不能影响飞机起降和铁路运输,这要求控制变形极为精准,简直就是在玩命走钢丝。
现场负责人丁少宁透露,为了避免传统爆破带来的震动风险,他们选择了悬臂掘进机进行开挖。这种设备可以连续作业超过四千米,是国内最长连续使用该工法的一次尝试。“它就像个‘巨型牙刷’,用高速旋转截齿一点点啃掉坚硬岩石,同时把地面沉降控制得稳稳当当。”丁少宁笑着说。这种方法不仅保障了安全,还节省了不少成本,实现质量和效益双赢。
科技攻关助力工程顺利推进
项目背后,是国铁昆明局联合多方力量组成科技攻关团队。他们针对20余项关键技术难题展开研究,比如如何确保滑行道下方结构稳定、如何协调多重既有设施间作业等。据现场负责人郑汝亮介绍,高峰期曾有上万名工人同时作业,各环节紧密配合,才能确保进度和质量双保险。“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小工程,而是一场集结智慧与汗水的大考。”
目前,随着这座“硬骨头”被成功啃透,渝昆高铁云南段已完成43座隧道贯通,占总数80%。路基、桥梁等主体结构也基本成型,“四电”和站房建设正加速推进中。从重庆到昆明,以后坐火车能快得让人怀疑人生,大大缩短旅途时间,也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高速背后的坚持与创新精神
如果把修建高速铁路比喻成烹饪一道美味佳肴,那么这些工人就是那群不断调试火候和佐料的大厨。在这里,没有轰轰烈烈只有精细入微,每一个细节都关系着千万人的出行安全。不敢用爆破,那就换新招;面对错综复杂地质,那就研发新装备;面对严苛环保要求,那就优化方案……这种敢闯敢拼、不服输的精神才是中国速度背后的真功夫。
身边朋友老张刚从重庆回来,他感慨:“以前开车跑那趟累死个人,现在坐个动车舒服多啦!听说那个大洞终于打通,我还专门去看了一眼,有点儿自豪呢!”生活因交通便利而改变,也因这些默默付出的建设者更加精彩纷呈。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面对如此艰巨任务,不惜投入大量资源解决技术瓶颈,只为一条更快捷、更安全的新干线,你觉得这样的坚持值得吗?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不代表当事人及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