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实在是魔幻。
最近游戏圈的大瓜,已经多到让人感觉像是闯进了瓜田里的猹,撑得直打嗝。但所有这些瓜加起来,可能都没最近GDC(游戏开发者大会)上,一个哥伦比亚独立游戏制作人的当众开团来得刺激。
这哥们,叫佩特罗,一个狠人。
他在圆桌论坛上,指着索尼和微软的代表鼻子就开喷:“这个行业,没有高人一等的平台。没有什么‘天选发行商’……所谓的‘天选’,既不是索尼,也不是微软,而是所有热爱游戏的玩家!”
这还不算完,他甚至在会场外的咖啡馆,对着一群围观的开发者和玩家即兴演讲,情绪价值直接拉满。
他说:“兄弟们,你们的代码和美术,不应该指向内卷和PUA,应当指向真正的垄断和傲慢……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当年雅达利时代那些用热爱发电的先驱者的精神子孙……当年他们打败了市场的崩溃,今天也一样,索尼、微软、任天堂里的那些一线开发者,你们的键盘应该对准那些不懂游戏的高管,而不是去刁难玩家!”
这一下,可把某平台巨头的亚洲区负责人搞破防了,当场发推特说要吊销这哥们未来所有活动的邀请函。
但这事儿骚就骚在,那位高管在发推特@人的时候,居然@错了。一个惊天大乌龙。
这制作人推特名叫Gustavo Petro,高管就按这个名字搜,艾特了一个叫“Gustavopetro”的,然后义正言辞地宣布:我代表平台方告诉你,你被拉黑了!
结果呢?这个“Gustavopetro”,是个打《堡垒之夜》的游戏主播。而我们这位哥伦比亚猛男制作人的真正ID,是“petrogustavo”!
就问你这乐子大不大吧?搞得我当时就感慨,果然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无论是国家还是公司,扒开光鲜的外壳,里面全是乐子人。
笑完之后,我们得严肃点了。这事儿背后,其实藏着如今游戏行业最深刻的矛盾。
第一个问题:这哥伦比亚制作人,为啥敢在人家主场,这么指着鼻子开团?
说白了,就三个原因。
一、开发理念的冲突。
这佩特罗老哥,是个硬核的游戏原教旨主义者,17岁就混迹于各种地下游戏开发的社团,属于那种坚信“游戏性高于一切”的老炮。他的偶像,是宫本茂、是小岛秀夫,是那些真正定义了一个时代的大神。
而现在主导行业的,是什么?是服务型游戏,是通行证,是开箱子,是利用人性弱点设计的留存与付费。这在佩特-罗这种老炮看来,简直就是异端。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不是在喷人,他是在捍卫信仰。
二、替小兄弟们出头。
大家都知道,这几年平台巨头对中小型开发者的压榨越来越狠。各种独占协议、分成条款、上架审核,几乎把整个南美、东欧的游戏开发生态圈给锁死了。这些小团队想活下去,就得给巨头当狗。巨头想让谁死,断了你的宣发资源,你就得死。
佩特罗在GDC上就直接点名:“你们用推荐位和独占费,在我们的开发者社群里制造分裂,这是一个谎言……你们根本不是为了‘繁荣生态’,你们是为了自己的股价!必须对这些负责商务的VP提起行业诉讼,包括下达命令的最高层:你们的CEO!”
猛不猛?他这一吼,喊出了多少独立开发者憋在心里不敢说的话。
三、新仇旧恨,开发者的路线战争。
我之前就说过一个暴论:美国的3A大厂们犯了一个巨大的战略错误,它们不应该把开发重心和外包全压在东欧和亚洲,而应该优先扶持身边的南美开发者,把美洲大陆做成自己的文化基本盘。
这样一来,它们就可以安心地玩金融游戏,搞IP授权,用自己强大的发行能力,牢牢控制住身边的开发者,实现内容和渠道两手抓,两手都硬。
可它们偏不,它们反其道而行之,拼命地打压、收割这些南美工作室,搞得那边几乎遍地都是“反抗军”。
为啥?本质上,这就是游戏开发界的“盎格鲁撒克逊”开发者对“拉丁”开发者的文化歧视和骨子里的不信任。
你回忆一下,最早的电子游戏帝国是谁建立的?是雅达利,是美国人。后来是谁把这个帝国干翻,重新定义了主机游戏?是任天堂,日本人。
但现代3A游戏的工业化标准和商业模式是谁建立的?是EA、是动视暴雪,是那帮以美国为核心的“盎撒”资本。他们不仅毁掉了日式游戏的黄金时代,还反过来定义说自己这套“车枪球+年货”才是“游戏正统”,是第九艺术的嫡系传人。
(当然,这个类比不一定对,但那个味儿,懂的都懂)
这口气,你让那些深受早期日式、欧式RPG熏陶的“拉丁”系开发者怎么咽得下去?
这就好比,在武侠世界里,本来是华山、武当、少林这些名门正派的天下。突然有一天,一个靠搞金融和火器的日月神教(美式3A)一统江湖,然后宣称自己才是武林正统,还指着少林寺说你们那套一板一眼的过时了,得学我们,给玩家喂屎,啊不,是做用户留存。
现在,大变局的时代来了。美式3A的“年货”模式肉眼可见地开始崩坏,玩家口碑全面下滑。你猜,那些隐忍多年的“拉丁”开发者们会干什么?
没错,就是佩特罗和他的兄弟们正在做的事——就算最后便宜了隔壁的中国手游厂商,或者让波兰人(CDPR)捡了漏,也得先把你们这帮傲慢的“盎撒”巨头给拉下马!
所以,当佩特罗演讲结束,台下一个巴西独立游戏制作人激动地冲上去抱着他就啃……这就是他敢于开团的底层逻辑。一场关于谁才是“游戏正统”的血腥战争。
搞懂了第一个问题,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这就更有意思了:为什么是CDPR,最近开始疯狂针对动视暴雪?
按理说,一个波兰公司,一个美国公司,井水不犯河水。
但最近的新闻是,CDPR不仅在多个场合公开支持微软对动视暴雪的收购案中的反垄断调查,还宣布自己的下一代引擎将和Epic深度合作,并且冻结了所有与动视暴雪旗下工作室的技术交流项目……
这几乎就是摆明了车马要对着干。那么,CDPR为啥非要揪着动视暴雪不放?也是三个原因。
第一个:历史恩怨。
这事儿说来话长,早在十几年前,《巫师》系列还在用BioWare的“极光引擎”的时候,CDPR就深受这种被上游技术掐脖子的苦。他们骨子里就反感这种技术和资本上的双重垄断。而动视暴雪,恰恰就是这种模式的终极代表。
第二个:盎撒与犹太资本的合体,干碎了欧洲游戏最后的荣光。
早在90年代,欧洲游戏,尤其是法国和英国的开发者,是能和美国、日本分庭抗礼的。但后来发生了什么?是维旺迪(Vivendi)这家法国巨头收购了暴雪,是动视和暴雪的合并,本质上是华尔街的“犹太”资本和强势的“盎撒”工业体系的一次完美联姻。
这次联姻,彻底终结了欧洲游戏开发者最后的黄金时代。从此以后,3A游戏的定义权,就牢牢掌握在了美国西海岸那帮人手里。
这个仇,作为东欧游戏最后的旗帜,CDPR怎么可能忘?
第三个:本质还是路线矛盾。
在美式3A强盛的时代,CDPR再不高兴也得憋着。但现在这个大变局时代,眼看动视暴雪自己都快玩脱了,CDPR当然要站出来报仇。
可问题是,CDPR地处欧洲,体量上终究干不过微软、索尼这种平台级巨头,它不敢直接对平台下手。那怎么办?
很简单,动视暴雪就成了最好的靶子。
谁都知道,今天的美国游戏产业,就是“盎撒”的工业化能力和“犹太”的华尔街资本的结合体。既然我不敢直接动你“盎撒”的平台,那我就把你最重要的内容供应商——动视暴雪给拉下水。说白了,本质上还是奔着拆你美式3A的台去的。
讲白了,不就是那点事儿么。
当然最后要说的是,CDPR这么干,也有自己的商业考量,比如GOG平台需要更多有影响力的游戏来对抗Steam,新引擎需要一个强大的假想敌来做营销等等……但这都是后话了。
核心,还是那句话。
所有的游戏内容,本质都是情绪生意。当旧王衰落,新王未立,每一个角落里,都充满了想要“换了人间”的怒吼。
这真的很重要。我是说,这事儿真的、真的很重要。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