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800让轿夫抬上庐山!女子不好意思坐,轿夫却恳求打折再抬下山

 产品展示    |      2025-07-11 16:42

哎呀,最近这网上可真是热闹,大家伙儿都在议论一个事儿,就是有人去庐山玩,花钱请了轿夫抬人上山,结果这中间和后面发生的事儿,让好多人都觉得挺有意思,也挺有争议的。

这事儿是这样的,前几天有人在网上发了个视频,说她去庐山旅游,为了省劲儿,也想体验一下,就让自个儿老公花800块钱,雇了俩轿夫抬她和她七岁的孩子上山。

这听着,是挺方便,也挺新鲜的。

可这轿子一抬起来,轿夫们一步一喘地往上爬,那汗珠子哗哗地往下淌,博主(就是发视频的那位女士)看着就觉得心里挺不好受的,她说自己挺不好意思的。

所以呢,大部分时间,她都没坐轿子,都是让孩子坐在轿子里头,她自个儿走着爬山。

她心里想着,轿夫们干这活儿是真累,能替他们分担点儿就分担点儿。

虽然轿夫们跟她说,这是他们的工作,不用在意。

可博主心里还是有点儿犯嘀咕,总觉得路过的人看她的眼神有点儿怪怪的,好像在说她占了轿夫们的便宜似的。

她心里也老觉得,这钱花得,是不是有点儿太轻松了,让别人这么辛苦。

这种感觉,估计不少人都能理解,咱们老百姓嘛,看到别人干体力活儿那么累,心里都容易觉得过意不去。

好不容易到了山顶,大家伙儿都以为这事儿就算完了,轿夫们可以歇歇脚,然后就下山了。

没想到,轿夫们不肯走,非要再收500块钱,说要抬他们下山。

这下可把博主给弄懵了,心想这还没玩几分钟呢,怎么又要花钱了?

她可能觉得,抬上山800块钱,都快赶上往返的车票钱了,怎么下山还得另外掏钱?

而且这500块钱也不少啊。

可轿夫们呢,就一直跟着她,说家里困难,恳求她再给这500块钱。

最后,她老公心一软,估计也是看轿夫们确实不容易,就又给了500块钱,让孩子坐着轿子下山了。

这事儿一出来,网上可就炸了锅了。

评论里头,那真是说什么的都有。

有一部分人就觉得,轿夫们干这体力活儿,确实是太辛苦了,挣个生活费不容易,多给点儿钱也正常。

他们觉得,这钱挣得是血汗钱,不容易啊。

你想想,在山上抬个人,那得有多大的力气,还得一步一个台阶地走,夏天热得要命,冬天又冷得刺骨,这活儿可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所以,这部分人就觉得,轿夫们要这500块钱,也是为了多挣点儿钱养家糊口,可以理解。

但还有另一部分人就不乐意了,他们觉得这价格太不透明了,说是“宰客”都不过分。

他们就说了,你这上山800,下山又500,加起来1300块钱,这哪有提前说清楚的?

这不是摆明了坑人吗?

而且,这种口头谈价的方式,很容易就产生矛盾。

他们觉得,既然是服务,就应该明码标价,清清楚楚地告诉顾客,上山多少钱,下山多少钱,往返多少钱,这样大家心里都有个底,愿意花钱的就花,不愿意花的就不花,省得后面扯皮。

还有人就说了,景区里头卖的东西,虽然贵,但是人家都明码标价,你爱买不买,不能讲价。

可这轿子呢,一开始没说清楚,到后面又要加钱,这不就是变相的“宰客”吗?

这种做法,让人觉得心里不舒服,也容易对景区产生不好的印象。

这事儿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网友们真是分成了两派,吵得不可开交。

一派就是觉得,干体力活儿挣钱不容易,应该体谅人家。

另一派就觉得,你这定价太随意了,简直就是“宰客”。

这事儿还引出了不少别的例子。

有的网友就说了,自己在黄山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那里的挑夫背行李上山,收费比这还高呢,而且还特别抢手,有时候你想请都请不到。

这就说明,在一些特殊的地方,这种体力劳动确实有它的市场需求。

也有人说了,现在年轻人都不爱干这种体力活了,太累,工资还不一定高。

而那些年纪大的,又找不到其他轻松的工作,只能靠着这份体力活来维持生计。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这份工作是他们的饭碗,是他们养家糊口的唯一途径。

博主自己也说了,她本身是个挺善良的人,中途大部分时间都自己走路了,就是体谅轿夫们不容易。

她也承认,轿夫们确实很辛苦,天这么热,背着人爬好几个小时的台阶,那得有多累啊。

网上还有网友发了轿夫们磨破的鞋子和起泡的双手,看着确实让人心疼。

这些细节都说明了,这份工作的辛苦是实实在在的。

有人就说了,干这种活儿,一天要是能赚个千把块钱,那还算凑合。

毕竟付出了这么大的体力,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

可要是遇上不讲理的游客,还得吵架,那心里就更委屈了。

现在游客去景区消费,都越来越谨慎了,特别是那些没有明码标价的东西,大家心里就犯嘀咕。

轿夫这行呢,多数都是口头谈价,所以就特别容易产生矛盾。

针对这个问题,不少人就提出了建议,说景区管理方应该统一轿夫的收费标准,把价格都公示出来,让游客消费得明明白白。

也有人觉得,这种传统的职业,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该慢慢被淘汰了。

博主最后呢,还是让孩子坐着轿子下山了,她说就是不想让轿夫们白等一个多小时。

这事儿呢,到这儿也就差不多结束了,轿夫们继续在山脚等客人,博主一家人也走了。

可评论区里头,大家还在吵吵闹闹的。

但不管怎么吵,大家基本都承认一点,那就是干这活儿确实累,是真辛苦。

有人就感慨说,以前老故事里头那些挑山工,现在还在继续干活呢,虽然说条件可能比以前好点了,但工资也没涨多少。

山上的路还是那么陡,总有需要帮忙的人,也总有想省力气的人。

至于到底该给多少钱,这事儿啊,估计谁也说不准,也挺难有个统一的说法。

这事儿啊,其实就是咱们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一个缩影。

它不仅仅是关于钱和服务的争论,更涉及到人情、理解、信任和规范的问题。

每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都有自己的道理。

咱们作为游客,当然希望消费得明明白白,不被坑;作为劳动者,也希望自己的辛苦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能体面地生活。

这中间怎么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大家都能满意,让这种传统的服务也能在现代社会里继续生存下去,还真是个值得大家伙儿好好琢磨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