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拒买美豆!美土安全部放狠话:政府停摆也不停关税!

 产品展示    |      2025-10-11 02:35

2025年秋天,美国中西部的大豆田一片金黄——这是几十年来收成最好的一季。

但农民脸上没有喜悦,只有焦虑烦躁。

有人开着拖拉机在地头反复绕圈,有人蹲在仓库门口沉默不语,还有人直接把刚收上来的大豆送进粉碎机。

一位农场主在短视频平台拍下自家豆田,镜头扫过饱满豆荚,语气干涩:“这是我种过最好的一茬豆子。”

下一秒,画面切到轰鸣的粉碎机,他只说一句:“没人要,只能打碎还田。”

丰收变成负担,问题出在中国。

这个曾吃下美国近三成大豆出口的买家,已经连续四个月未下任何新订单。

这并非偶然波动。

2010至2018年,中国几乎独占美国大豆出口半壁江山——每出口两吨,就有一吨以上运往中国。

大豆收成直接决定中西部数十万农户的生计。

如今,最大客户突然“断联”,美国农业部数据冷酷显示:2025年7月和8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新季大豆仅22至42万吨,而6月这一数字还是157万吨。

断崖式下跌背后,是系统性撤退。

前八个月中国进口美国大豆1680.1万吨,表面增长31%,实则全是年初签订的老合同履约交货。

真正反映市场态度的是7月之后的新订单——归零。

这相当于餐馆的老顾客吃完预付套餐后,再未点过一道新菜。

无论食材多新鲜,厨艺多精湛,生意已经停摆。

中国为何不买?价格是核心。

当前美国大豆到岸价每吨4076元,巴西仅3545元,价差超500元。

乘以千万吨级采购量,就是百亿级成本差异。

进口商不会为政治情绪买单。

同样是转基因大豆,南美货源便宜、稳定、交付高效,美国大豆毫无竞争力。

南美国家更在主动抢夺市场。

阿根廷总统米莱上台后立即取消26%的大豆出口预扣税,出口成本骤降15%。

中国买家反应迅猛——48小时内锁定130万吨订单,20船货即刻装运。

这种速度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极为罕见,凸显南美政策灵活性与市场响应能力。

美国却深陷政策僵局。

国土安全部明确将关税征收列为“必要职能”,即便9月30日联邦政府停摆,关税照收不误。

而农业部、贸易代表办公室等关键支持机构却被划为“非必要”,随时可能关闭。

农民等不来补贴,关税机器却时时刻刻运转。

特朗普承诺用关税收入补贴农民:“农民暂时会受点伤,但等关税见效,他们就能受益。”

可农民等不起。

堪萨斯农民联盟负责人直言:“我们撑不到明年。”

农业贷款利率处于十年高位,2025年全美农业债务预计达5620亿美元,中西部农场贷款违约率已升至2020年以来最高水平。

对农户而言,这不是“暂时受伤”,是现金流断裂的现实危机。

农业州曾是共和党铁票仓。

2024年大选,特朗普在农业依赖县获78%选票。

如今支持率下滑12个百分点,大量选民公开表示:若候选人坚持关税政策,绝不再投。

农民不是政治符号,他们要还贷、养家、处理仓库里越积越多的大豆——再不卖出,真会发霉。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坐在拖拉机上接受采访,称当前形势为“五级火警”。

他强调:50万大豆种植户的命运系于中国市场。

一旦客户彻底转向,重建关系几乎不可能。

农业研究公司AgResource负责人丹·巴斯说得更直白:“中国会把美国大豆当备胎。”

这话刺耳,但真实——只有南美供应中断,美国才有临时机会。

供应链转移具有高度路径依赖。

巴西不仅产量占优,还在持续提升品控与交付能力。

中国企业深度参与其港口、铁路、仓储建设,2025年投资超50亿美元。

中巴刚签署十年采购协议,年采购量不低于7000万吨。

这种“货+钱+基建”三位一体绑定,远超口头承诺。

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剧烈波动,美国农业部虽下调库存预期,但农场豆子仍在堆积。

农民联合致信国会:“再没订单,仓库都要发霉了。”

与此同时,南美港口货轮排长队,起重机昼夜作业。

一边是绝望,一边是繁荣。

这场危机早有预兆。

2018年贸易战已让美国大豆吃过亏,政府当时动用百亿补贴救市。

但事后未进行结构性调整,仍幻想“风头一过就恢复”。

如今重演,且更严重——中国不是临时应对,而是战略重构全球大豆贸易格局。

美国农业本身也在老化。

中西部农场主普遍年长,青年不愿接班;机械化程度高,但创新滞后。

巴西则吸引大量国际资本与技术,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

此消彼长,市场份额流失只是时间问题。

特朗普近日在社交平台呼吁中国将美国大豆订单增加四倍。

市场不看口号,只看价格与交付。

农民需要的不是承诺,是实实在在的采购合同。

即便未来中美关系缓和,美国重夺市场份额也需付出极高代价。

南美已形成规模化、高效化、定制化供应体系。

美国若想重返,必须在价格、质量、物流任一维度实现碾压优势——目前看不到任何迹象。

农业具有强周期性。

错过9至11月销售窗口,就得等到明年南美大豆上市。

而巴西1月即开始收割,中国早已锁定明年供应。

美国农民的“黄金止损期”已经彻底错过。

仓库里的大豆不仅是经济负担,更是战略误判的实体见证。

农民种的是豆子,背的却是政治的锅。

他们不要特殊照顾,只要公平竞争的机会。

可现实是,比赛规则已变,他们还在用旧地图找新大陆。

2025年10月1日,新一季南美大豆即将播种,美国中西部仓库却堆满无人问津的大豆。

农民望着天空,盼转机,但更多人清楚:有些机会,一旦错过,就永远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