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张照片在日本横须贺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照片里,一位中国海军士兵站在太原舰甲板上,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日本媒体看了直呼“帝国海军之蔑视”。这事儿听着挺夸张,但背后是中国海军实力提升和国际地位变化的一个缩影。咱今天就来聊聊这张照片的来龙去脉,事件背景、经过、舆论反应,还有中国海军这些年的成长,全程接地气,逻辑清楚,保证真实不瞎编。
2019年10月,中国海军052D型导弹驱逐舰太原舰开到了日本横须贺港。这次访问是为了参加日本举办的国际舰队阅舰式,也是中国海军舰艇时隔10年再次到访日本。太原舰可不是随便一艘船,它装备了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发射系统,代表了中国海军的现代化水平。当时日本计划在10月14日于相模湾搞个阅舰式,邀请了不少国家的海军舰艇来展示实力和交流合作,中国这边派出了太原舰。
不过,天公不作美,超强台风“海贝思”来了,阅舰式直接取消。太原舰和其他国家的舰艇只能停在横须贺港待命。港口里停着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舰艇,太原舰也位列其中。访问期间,太原舰还开放了参观,日本民众和媒体都挺感兴趣。结果就在这几天,一名日本记者拍了张照片,意外成了舆论焦点。
横须贺港是个敏感地儿,毕竟是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和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基地。中国军舰开到这儿,本来就挺引人注目。加上这次访问是中日关系缓和的一个信号,媒体自然盯着不放。谁也没想到,一张照片会把这事儿推到风口浪尖。
事情是这样的:一名日本记者在港口拍下了太原舰上一名士兵的侧影。这位士兵穿着海军制服,站得笔直,目光投向远方。那眼神被描述得很凌厉,透着一种沉稳和自信。照片登出来后,日本媒体给起了个标题:“帝国海军之蔑视”。报道里说,这位士兵的眼神充满威严,好像在“蔑视”什么,让人联想到当年日本帝国海军的气势。
“帝国海军”这词儿在日本历史上有特殊含义,指的是二战前那支强大的海军力量。但在这儿用,显然是夸张了。日本媒体的解读有点带情绪,既像是对中国海军实力的侧面承认,又透着点警惕的味道。毕竟,太原舰是052D型驱逐舰,性能在国际上都排得上号,它开到日本港口,本来就挺有象征意义。
照片里的士兵是谁,叫啥名,没人知道。他就是站个岗,摆个姿势,结果被镜头定格,还上了头条。日本媒体这么一炒,网络上也炸开了锅。这事儿到底是咋回事,咱得接着看舆论咋说。
照片一出,日本那边反应挺复杂。有的日本网友觉得这士兵眼神太“挑衅”了,说这是中国海军自信的表现,甚至有点“嚣张”。还有人觉得没啥大不了,军人站岗不就这样吗,媒体纯属小题大做。日本右翼媒体自然不会放过这机会,拿来渲染一番,说什么“中国威胁”又来了。
在中国这边,照片传开后,网友们可高兴了。有人说:“这眼神太帅了,咱中国军人的气势就是不一样!”还有人觉得挺骄傲:“这不就是国家强大的象征吗?”网上评论基本是一片叫好声,觉得这士兵不经意间展现了中国海军的风采。
官方的回应就冷静多了。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说:“中国海军参加国际活动是为了和平与合作,士兵的眼神是他职责的表现,没啥特别含义。”国防部也表态:“强大国防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不针对谁。”这态度很明确,不想让事儿闹大。
这波舆论对中日关系影响不算太大。照片炒了一阵子,太原舰顺利回国,事情也就平息了。不过,日本媒体的“帝国海军之蔑视”说法,还是让不少人记住了这事儿。背后反映的,其实是两国对彼此实力的不同心态。
说到这张照片,咱得聊聊中国海军这些年的变化。过去,中国海军主要是近海防御,装备和任务都围绕着自家门口。到了21世纪,情况变了。2012年,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入列,开了个好头。2019年,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交付海军。2022年,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中国正式迈进“三航母时代”。除了航母,还有055型万吨级驱逐舰、075型两栖攻击舰,硬件实力蹭蹭往上涨
硬件强了,任务也变了。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到了远洋。2008年开始,海军在亚丁湾护航,保护商船不受海盗威胁。2015年,海军舰艇去也门撤侨,效率高得让世界刮目相看。这些年,中国海军还参加了不少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像地震、海啸后送物资、救人,干得挺漂亮。
国际地位也水涨船高。2019年海军成立70周年时,青岛搞了个多国海军活动,60多个国家的海军代表团来了,场面很敞亮。同年太原舰去日本,就是中国海军走向世界的一个例子。现在中国海军不光是保家卫国,还得维护海洋权益、保障海上通道安全,责任越来越重。
这张照片为啥能火?不光是因为士兵的眼神,更是因为它碰上了中国海军崛起的节点。日本媒体喊“帝国海军之蔑视”,其实是看到了中国海军的实力,心里有点复杂。052D型驱逐舰的技术水平、远洋作战能力,都不是随便哪个国家能比的。太原舰开到横须贺港,就是个信号:中国海军有能力走出去,也有底气站得住。
但实力不等于挑衅。中国官方反复强调,和平合作是主基调。海军强大是为了保护自己,不是去欺负谁。这事儿也提醒大家,中日关系虽然有历史包袱,但交流合作是大趋势。两国是近邻,互相盯着对方的变化很正常,关键是怎么看、怎么处。
往前看,中国海军还有不少路要走。硬件上,三艘航母只是起点,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先进舰艇加入。技术上,无人舰艇、电磁炮这些新玩意儿也在研发,战斗力还会再上台阶。任务上,除了护航、救援,海军还得应对更复杂的国际形势,像南海、东海的争议,都需要硬实力撑腰。
国际舞台上,中国海军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参与联合国维和、国际反恐这些事儿,都少不了海军的身影。但挑战也不少。西方国家对中国海军的崛起一直有戒心,抹黑的声音不会停。日本这样的邻国,对中国军力增长也挺敏感。咋平衡实力和形象,是个大课题。
2019年太原舰访问日本,一张照片把中国海军士兵的眼神推到了聚光灯下。日本媒体的“帝国海军之蔑视”听着夸张,但也折射出中国海军实力的提升。这事儿不只是个花边新闻,更是国家成长的一个缩影。中国海军会继续壮大,但目的不是耀武扬威,而是维护和平、承担责任。
参考资料
颜慧.走向远海深蓝的中国海军[J].百科知识,2024,(11):4-10.
#优质作者流量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