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主”剧,到底还能不能让人信?
瞧瞧《玉兰花开君再来》这一出,简直像极了街边彩票摊,海报贴得花里胡哨,奖池写得天花乱坠,结果到头来,号码一个没开,彩民倒已经排成长龙。
三月说唐嫣,六月传杨紫,主角始终没有落定。
娱乐圈的烟雾弹比夏天的蚊子还多。
搞不懂,这剧组是打算拍一部剧,还是开个竞猜节目?
有点像小时候大人许诺带你吃糖,结果每周都“下次一定”,最后你牙都换新了,糖还没吃上一颗。
唐嫣出道那么久,上海腔调一流,《繁花》里演得人都说行。
可她自己也没说死,只回了句“剧本还没定”,像极了隔壁邻居开口借钱,谁也不愿意把话挑明。
到了六月,风向一变,杨紫的名字又上了台面。
说她最近剧一部接一部,手上忙得团团转,工作量大得能赶上工地搬砖工。
Q4开机、无缝进组,爆料一个接一个,真真假假,网友看得眼花缭乱。
到底谁能演,剧组给个痛快行吗?
剧方和资本,这一出操作,和小时候街头卖艺的有几分像,拿着破布袋子,戏台子一搭,先吆喝一圈,吸引了人气再说。
可惜观众的耐心不是无底洞。
三月到六月,天天有消息,主角没定,粉丝的心思被反复消耗,简直像在锅里反复翻炒的花生米,外焦里苦。
剧本倒是一早就放出来主线,说是锦江酒店创始人董竹君的故事。
听着励志,民国背景,上海滩风云,原本就能吸引不少人。
可是,剧情简介一看,情情爱爱一大堆,主角的故事变成了几段恋爱。
大女主的壳,玛丽苏的芯。
说白了,就是打着励志旗号,实际塞的是狗血套路。
大家都盼着能看到励志成长,结果又变成了谈恋爱。
观众心里会舒服吗?
再看编剧阵容,说是《武媚娘传奇》的原班人马。
有人一听就皱眉了。
那剧是火过,可也烂过,口碑两极分化。
更别说这几年观众口味早变了,雷点早就摸清。
再玩那套“女主遇渣男、女主苦奋斗、女主再遇真爱”三板斧,观众早都免疫。
粉丝这边呢,唐嫣的支持者一等再等,杨紫的粉丝又急又怕。
盼着自家偶像上新剧,也担心被无缝榨干。
杨紫最近不是刚拍完《锦绣芳华》吗,接着又进了《生命树》,还要接这个新剧,身体能受得了吗?
真是让人又心疼又无奈。
这一切,资本都懂。
他们明白,粉丝的热情就是流量,就是钱。
主角拖着不定,只要不断有新爆料,热搜流量就有了。
热度高了,招商就好谈。
投资方、平台方、制作人,个个算盘打得精。
但总有人要埋单,那就是观众和粉丝。
很多人心里明白,剧还没开机,炒作已经让人疲惫。
资本想的是数据,观众想的是好剧。
两头不讨好,最后只剩满地瓜皮。
你看,近两年S+大制作的剧一个个扑街,真不是偶然的事。
大投资请不来好剧本,砸钱买不到真口碑。
剧本不好,再大的演员也拯救不了票房。
其实,董竹君的人生真值得拍。
一个女人,从底层一路爬到酒店老板,闯出一片天,有家国有儿女,有事业有情感,这样的故事要拍好,难吗?
可惜,动不动就要加感情线,变成了“感天动地谈恋爱”,就像硬塞进一锅红烧肉里的几颗枸杞,画蛇添足,观众咋会满意?
有网友说得好,每次都说大女主,最后还是离不开爱情线。
你说,这到底是拍给谁看的?
难道大家坐在电视机前,只看女主哭哭啼啼吗?
还是希望看到她奋斗的样子?
编剧要是还这么写,真不如抄作业抄得彻底点,直接复制粘贴得了。
再说剧组这个“溜粉”操作。
三月唐嫣、六月杨紫,主角名字换了又换,溜得像扯面一样。
粉丝们每天都在网上刷消息,跑去评论,猜来猜去,心都快碎了。
一个剧主角拖着不定,热度倒是不断高涨。
你说,这不是拿粉丝当工具人吗?
明星其实也难。
唐嫣刚凭《繁花》翻红,正值事业第二春,不想轻易冒风险。
杨紫是公认的流量担当,但连续无休进组,真的吃得消吗?
她最近状态很拼,可谁不希望她能喘口气?
连粉丝都心疼。
现实就是谁都怕摊上烂剧,谁都想等更好的剧本。
可剧组这边又等不及,拖着不松口。
外界看热闹的网友,真不是傻子。
有人说,把观众当成小白鼠,一会儿喂点甜头,一会儿留点悬念。
到头来,热度过去了,剧还没影。
要是一切都是营销套路,那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还有人调侃,现在国产剧就是“炒作先行,内容靠边”。
什么招商能力,什么S+,什么无缝进组,全成了宣传用词。
剧要是没意思,再大的阵仗也救不了。
就像买了个大西瓜,切开一看全是空心的,谁都不愿意吃第二口。
网友观点也分两派。
一边说杨紫扛收视,来了准是爆款;另一边说这么溜粉,就是圈钱。
其实,谁都怕被套路。
现在的观众见多识广,早不是三五年前的样子。
你敢糊弄,他们就敢用遥控器换台。
说到底,主创团队也不是铁板一块。
导演有《梦华录》的成绩,编剧有《武媚娘传奇》的履历。
可光靠过往履历能代表什么?
每一部新戏都是全新的考验。
市场和观众的胃口从没这么挑剔过,不扎实写剧本,靠流量明星吊胃口,真能成事?
网友很幽默,说现在剧组画饼的水平能媲美老北京烙大饼,铺天盖地,厚厚一层,可吃起来却一点味道都没有。
用心做内容才是正理,套路玩多了,迟早穿帮。
想想看,民国剧早就是国产剧的“香饽饽”。
这几年什么《伪装者》《风声》,哪部不是靠扎实剧本和演员撑起来的?
现在全盘依赖流量和热搜,难怪观众没兴趣。
资本算盘打得再响,观众的遥控器随时可以关掉。
让人吐槽的是,有些自媒体跟着起哄,一会儿传唐嫣,一会儿说杨紫,煽得满天飞。
粉丝忙着辟谣,剧组也不出来澄清,反而任由消息发酵。
看着热闹,其实一地鸡毛。
都在算计热度,谁在乎观众的感受?
还有人说,现在剧集市场浮躁得很,剧本没定,主角没定,招商先行,流量先走。
拍戏都快成了炒股,谁也不知道明天会不会跌停。
观众花钱看剧,不是买风险投资。
真要把大家当傻子,迟早没人买账。
有时候想,董竹君要是知道自己的故事被拍成这样,会不会气得直跺脚?
她一辈子拼命挣钱创业,结果被写成情情爱爱的苦情剧。
观众自然不服气。
真希望哪天有个剧组能踏踏实实把她的人生拍出来,别再糟蹋好题材。
说到最后,还是得问一句,这么大张旗鼓画大饼,到底是为谁服务?
观众买不买账,粉丝愿不愿意埋单,资本和剧组算得明白吗?
一部剧炒作了大半年,主角还在天上飘,谁能保证最后不是一地鸡毛?
难道观众的耐心就这么消耗得起?
你们说,这种剧你还想看吗?
到底要溜到哪天才算完?
欢迎说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