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平台每到新游戏发售,那叫一个热闹非凡,但“热闹”不总是好事,尤其对开发者来说,《武昌:堕落的羽毛》最近就深有体会。
你有没有发现,这游戏发布没两天,评论区就被差评刷爆了,像是谁家的水管爆了一样止不住。
一边是玩家疯狂喊卡、吐槽配置门槛高;另一边,开发商则急得脚步生风,连夜修复补丁。
说句实话,这种“上线即塌”的场面其实挺常见,但每次见到还是让人忍不住拍大腿:你一边憧憬着刀光剑影、魂味十足的热血体验,却被办公电脑卡成幻灯片,“梦毁得有点突然”。
问题到底出在哪?
玩家不买账的理由多着呢。
最扎心的其实是:哪怕你买得起游戏,也得买得起能带得动这游戏的电脑。
本来魂like就有点“受苦”基因,这下还没摸到头目,有些人就被硬件打倒了。
一时间,差评像雪片一样飞来,“优化呢?开发组睡着了吗?”、"要不你们出个Switch版让大家都体验体验卡顿的快乐?"之类的段子开始流窜网络。
不过话说回来,Leenzee这边还是表现得挺社会化——没藏着掖着,也没推锅给“玩家姿势不对”。
一夜之间,1.3补丁上线,咣当咣当地修复了好几项大问题。
显存分配、纹理质量、超采样设置,全都被优化了一通。
开发者嘴里说的“基本解决”,真实情况嘛……还得往下看。
其实,性能翻车不是第一次了,谁家游戏不头铁上线过,测试组不顶用、设备适配没跟上,都是老生常谈。
但每次到真刀真枪上场,还是有成千上万人排着队体验“门槛非高即贵”。
这次算是个小型翻车现场,差评直接拉满,Steam标签“多为负面”都成官方笑料了。
有人问:就没人能未卜先知一下,测测低配行不行?
其实,光凭内部测试还真不够,有多少开发团队是真心做全覆盖优化的?大多数时候预算、工期、宏伟蓝图三者不可兼得,牺牲点底层体验,被当成“必要之痛”。
不过事后补救才是真的考验态度。
Leenzee这回算是火速交作业,刚一觉醒就发布了显存优化和分辨率上限的补丁,生怕玩家扔鸡蛋还不够响。
修复方案里,对弱鸡显卡专门照顾,减少了内存吞吐压力,一些纹理模型也做了瘦身,玩笑归玩笑,工程量其实不算小。
尤其那超采样分辨率的限制,你想往上飙,机器不答应,强行给你踩刹车,就是不让你炸机。
但问题真解决了吗?
只能说,稳定性有所提升,卡顿少了一些,但想体验到丝滑流畅,还得看你口袋里的主机配置厚不厚道。
这个时候,另一个意外也冒出头来——定价问题。
眼尖的小伙伴发现美国这边直接卖到50刀,美式豪华版说好的奖励内容也有点“失踪人口”既视感。
对外服老哥们来说,刚忍住了掉帧,又要为钱包“超频”,讲真,谁压力也大。
Leenzee姿态还算高,承认定价有误,不玩套路,全员送个原声带算作安抚。
虽然不算啥大赔本生意,但起码有个态度,大伙心里多少能顺点气。
再有一个玩法调整点,估计有新老玩家都能感受到:第二章那个地雷炸弹布局变了。
原先挑战“炸弹雨”的部分,实在是拦路虎。
不少受苦玩家吐槽直接劝退,“魂”味还没存够,被无脑爆炸送回重开,不是所有人都有无尽耐心和血压。
这次压力缓和些,炸弹数量往下调,流程平衡度可控了点。
有人说,这是不是向休闲妥协,“魂”味变淡了?
话不能说死——好游戏的难度应该是让人“想挑战”,不是被无力感劝退,这点调整算良心修正。
盘盘算算,一场代码修罗场下来,《武昌:堕落的羽毛》眼下麻烦解决了大半。
但Steam的“多为负面”印象,不是一朝一夕洗得掉。
都知道玩家口味变快、变刁钻,负面情绪的酝酿就像水滴穿石,也像社交平台上的狂风骤雨,一旦爆发,再想“美名远播”,难度不亚于通关无伤。
可话说回来,初始销量倒没受到太大冲击,魂like的标签依旧很有市场号召力,Gooner Souls玩法就像皂片里的辣椒——又辣又上瘾。
现象已现,疑问也来了:为何现在动不动就“发布-翻车-修复-平息”的循环?
以前游戏精雕细刻半年才发售一期,小作坊都要Beta几轮,现在倒好,先上线再说,开船遇浪直接临时补桨。
这到底是市场内卷,还是开发商业绩压力下的产物?
开发组肯定也苦啊,一方面得听老板催上线,一方面得写代码灭bug,还要隔三差五出来哄玩家——公关、工程师、客服三栖选手。
另外玩家的忍耐底线早变了。
前几年一出bug还宽容,“你们慢慢修,快点行不”,现在呢?直接开喷,“花钱买罪受,告辞!”
演变到现在,用户体验就是检验产品成色的唯一标准,你翻车一次,信誉就像气球被针扎,难补圆。
不过,真要锤死谁,其实也没必要。
毕竟做游戏哪有不翻过车的,一轮轮迭代升级才是游戏行业的常态。
真有那种“零失误”的,都成神话了。
有个比喻特别贴切:一款类魂游戏上线前后,就像老婆饼里有没有老婆一样——谁能保证每一口都一样香呢?
最后得说,开发者愿意下场修补、愿意赔点福利、也敢把锅端出来示众,这些都算实在话和实在人。
过分理想化的“神作不容有失”,是美好幻想,但留点成长空间,说白了对大家都好。
就连“Gooner Souls”这个概念还能撑起场面,就足以证明,硬核玩家的忠诚不因一时的负面动摇。
只不过,补丁是补丁,体验是体验,大家嘴上原谅,钱包还买不买,要看更新后真正给不给力。
聊到这,也想抛个问题:
你会因首发差体验选择观望,还是愿意持续陪伴开发者成长?
评论区见——你怎么看“发布即翻车-及时修补-玩家嘴上原谅”的游戏业新常态?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