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深海挖稀土?这波操作让人笑掉大牙

 新闻动态    |      2025-07-10 12:32

最近这段时间,日本又整出了个新花样——要在深海里挖稀土。这事儿听起来就挺魔幻的,但日本人还真就认真了。

事情是这样的,自从咱们国家开始严格管控稀土出口,美欧日印这些国家就坐不住了。特别是日本,之前靠着从中国进口稀土过日子,现在突然被卡了脖子,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于是乎,他们就想出了个“绝妙”的主意——自己挖!

日本的“野心勃勃”计划

根据“日经亚洲”的报道,日本准备明年正式启动一个听起来就很不靠谱的项目:从近海矿产开采稀土。他们盯上了南鸟岛周边地区,说那里埋着1600万吨稀土,够他们跟中国“分庭抗礼”的。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在吹牛,日本还真派出了“地球号”深海科学钻探船,准备在深5500米的地方采集35吨海底泥浆。按他们的计算,每吨泥浆能提炼出2公斤稀土矿物。听起来挺美好的,但现实往往很残酷。

这事儿其实不是头一回了。早在2009年、2011年,日本就开始吹嘘自己的海底宝藏,说什么储备够用20年。2022年还信誓旦旦地说要在2024年开采。结果呢?到现在还在画饼,因为缺稀土,部分制造业都停工了。

三座大山压垮日本梦想

为啥日本这个计划注定要黄?原因很简单,三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第一座山是钱。日本政府自己都算过账,深海开采每吨要倒贴3000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越挖越亏,挖得越多赔得越惨。这种买卖除了日本人,估计也没人愿意干了。

第二座山是技术。五六千米的深海,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现在的深海工程设备根本达不到这个深度的作业要求。日本之前试验性开采的时候,故障不断,采矿机在2000米深度就出现液压管爆裂、机械臂卡死等问题。这技术水平,真让人为他们捏把汗。

第三座山,也是最要命的一座山——有矿不等于有产业链。就算日本真能挖出稀土来,然后呢?稀土大多是伴生矿,分离提炼的过程复杂得要命,费用高得吓人。只有像中国这样规模庞大、技术成熟的产业链才能消化。不少国家宁愿把稀土运到中国来提炼,也不愿意自己折腾。

印度“背刺”暴露日本窘境

更搞笑的是,之前还有媒体报道说,日本通过十多年的战略布局,成功把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从2010年的90%降到了60%以下。听起来挺厉害的,但这数据水分大得很。

前不久印度突然宣布,要暂停与日本长达13年的稀土出口协议,优先保障自己国内需求。这下可把日本的老底给揭了——原来他们是从印度进口稀土,而印度的稀土永磁材料还是从中国进口的。说白了,就是中国卖给印度,印度再高价转手卖给日本,纯粹就是个中间商赚差价的买卖。

这就尴尬了,绕了一大圈,日本还是离不开中国的稀土。而且这种操作成本更高,效率更低,完全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想当棋手却成了棋子

日本本来还想用这个话题去讨好特朗普,准备了一堆关于加强稀土和半导体供应链合作的筹码。可惜啊,随着中美关系逐渐缓和,日本这点小心思就没什么用了。

说到底,日本想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既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又想在美国那里刷存在感。但现实是,他们根本没有这个实力和资本。想要与中国“分庭抗礼”?只能说梦里什么都有。

而且特朗普也不是傻子,对于日本画的这些大饼,他压根就不买账。最近还威胁说日本被宠坏了,暗示贸易谈判要重新来。这下日本更加进退两难了。

稀土博弈的真正意义

其实,中国这次稀土管控的策略很明确——卡军用不卡民用。这样既能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又避免了被某些国家当枪使。毕竟,稀土这东西,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太关键了,制导系统、雷达设备、精密武器,哪样都离不开。

日本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病急乱投医。海底挖稀土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也就日本人能想得出来。成本高、技术难、风险大,三重障碍摆在那里,却还要硬着头皮往前冲。

不过话说回来,日本这种“无脑猪突”的精神倒是挺值得佩服的,只是用错了地方。与其花大价钱去海底捞针,还不如踏踏实实地跟中国谈合作,毕竟双赢才是王道。

结语

看着日本在稀土问题上的各种折腾,真是让人既好笑又无奈。想要摆脱依赖,结果越折腾越依赖;想要自立自强,结果越搞越狼狈。这就是现实,技术壁垒和产业链优势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立起来的。

大家觉得日本这波深海挖稀土的操作能成功吗?还是说这又是一个雷声大雨点小的政治秀?评论区聊聊你们的看法,这种国际博弈背后到底谁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