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光哥的人生故事,真有点厉害呢】
你看,这洪家光这个人
出生于1979年快到年底的沈阳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家庭
家里条件,平平淡淡,没有啥挺的
四个姐姐都在家帮忙照料家务啥的
小时候他就帮着家里干农活,春耕秋收
到了初中一毕业,侬猜怎么着
他没再去念书了,既然家里经济实在吃不消
便直接跑到技校学车工技术
那时候交通条件也不咋样,白天从村里坐老火车再转公交,得折腾四五个小时才能到学校
不过,这小子挺有劲,使路上的时间,啃着技术书,三年下来,居然看完了四本专业书
【从农村娃到航空工匠,路走得真不简单】
1998年一毕业,他用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一脚踏进了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
刚开始月薪只有180块,那会儿吃个两块钱一碗的抻面
车间里干的活儿,基本是粗加工,活儿挺枯燥,做得单调得很,但这小伙子没闲着
总想着怎么把手艺弄得更厉害
他的工友们都觉得他怪,别人下班就走人,他还留在机床边转悠
有一年任务挺重,他干脆把行李搬到厂里住,连续一个多月没回家,手指磨伤还骨折了,疼得直冒冷汗,但他坚持用一只手操作机床
这样拼命的劲头,让他一年干了超过7000个小时的工时
大家都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拼命三郎”,他自己也说:想要快速提升技能,就得多付出
要是想安安稳稳混日子,还想着技高一筹
【拜师学艺,逐步变身技术能手】
从学徒到骨干
刚进厂,他就拜了好几个师傅学习,挺是有一个叫傅百森的师傅
傅师傅操作车床,手法利索得像机械手一样精准,每次看他操作
他记住了这句话,从基础开始练,每天看着机床参数,调整刀具,观察切削效果
慢慢就琢磨出点门道来了
2001年那会儿,南海撞机事件
让他意识到航空发动机的重要性
侬晓得,这玩意关系到国家安全
手里零件的精度不能出一点差错
【加入党组织,责任感油然而生】
到了2005年,洪家光正式加入了党组织
责任感瞬间就变得更重了
每回车间有任务,他惯会第一个冲上去干活
航空发动机什么的,真是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里面叶片多得数不过来,得经历高温高压
叶片的加工需要用到挺精密的工装,他负责制造打磨这些叶片的模具
刚开始设备老旧,精度达不到新产品的要求,他就琢磨怎么改进,用心研究怎么减小托盘间隙
几年下来,他从粗加工逐步转向高精度加工,还自学了数控技术,后来还进修了沈阳工业大学的数控专业
这一路走来,他靠的是坚持和钻研,慢慢站稳了脚跟,还成了公司里的年轻骨干
【打破西方垄断,搞出新技术】
说到厉害的事情
要数他攻克的金刚石滚轮技术了
那是在2002年,公司接到个新型发动机的任务,需要加工一种高精度的金刚石滚轮
这个工具的误差不能超过0.003毫米,真是比发丝还细,西方国家垄断这项技术
国内根本没人能稳定生产
偏偏,那个时候,唯一会的老师傅生病住院
洪家光那会儿才23岁,主动挑起担子,自己动手试验,用老车床调整参数,上百次试验,改法不断
起初尺寸都不达标,误差还在0.008毫米前后,但他不放弃,详细记录数据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试验了上千次
终于把误差降到0.003毫米以内
团队合作,研发出了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的微米级磨削技术
这个技术一出来,叶片加工的效率提升了三倍,合格率也大大提高,为公司创造了超过9000万的产值
2017年,他的团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还奖励了800万奖金
他拒绝了美国公司开出百万美元的高薪挖人,说:钱换不来我对国家的心
后来,他把奖金捐给了技校设奖学金,还帮贫困山区改善教育条件,这样的选择
【传帮带,培养新一代航空工匠】
2015年,公司的领导在他身上建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到了2018年
他带领团队,攻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工作室里,完成了84项创新,63项转化应用,解决了65个技术难点
还获得了31项国家专利
他自己还编写了车工技能的教材,录制了不少视频,教别人绝技,比如怎么感知0.001毫米的粗糙度,培训了两千多人
培养出不少新一代的技能高手
2016年,他带领团队攻克弯管型芯工装难题,成功解决了管路质量不稳定的情况
提升了发动机的整体稳定性
还组建了党员突击队,跑一线调研,试了20多种材料,画出工艺流程图
最终让平台的调试时间从两三小时缩短到30分钟
去年,他还参与了辽宁舰的国家重点项目
包括舰载机的关键制造环节
荣誉也接踵而至:2012年全国技术能手,2017年的大国工匠,2018年的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的全国劳动模范
2021年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大国工匠年度人物,2022年还当了北京冬奥的火炬手
2024年更是被评为国家卓越工程师
工作室也变成了培养人才的摇篮,他自己还当教练
带领辽宁队拿到了全国青年技能大赛车的团体第一名
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完成了两百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三百多项难题,为中国航空发动机的腾飞
咱家光哥,凭啥变成了这个模样
其实,洪家光从农村娃到今天的技术大拿
靠的就是那股不服输的韧劲儿和对国家的责任心
他自己说过,航空发动机底子薄,要想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就得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平时,他衣着整洁,操作精准
企业也挺重视技能人才,咱们也都知道
这位兄弟作为二十大代表,依然带头创新
继续为国家的动力装备强军事业贡献力量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学历不是唯一,拼搏和责任感
未来,他还会带更多人走上这条技术自主的路,把中国的航空工业越做越强
让中国真正实现“靠自己”的梦想
这人,真的让人敬佩得很,咱们也得向他学习,争取哪天还能像他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