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轰炸机首次北美遛弯,轰6升空,美国全境进入警戒

 新闻动态    |      2025-09-18 10:50

“轰-6又出来遛弯了。”弹幕飘过这一句,屏幕里的老飞机慢吞吞掠过广场,镜头扫过机翼下那枚十四米长的“大棒”,没人再刷“老掉牙”,齐刷刷改成“卧槽,关岛快递”。

老六今年七十四岁,比在场看直播的九成网友爷爷年纪还大。1959年首飞那天,米格-21还是新锐,现在歼-35都“打卡”南海了,它居然没退休。大家一边嫌它慢,一边数轮子:这回挂的弹比机身都长,活像电瓶车驮了根电线杆。

外行看岁数,内行看货仓。2015年K型把弹仓改成油箱,航程一口气蹦到八千公里;2022年N型再加受油管,肚子底下开凹槽,专怼弹道导弹。空军不遮掩:平台老,但插座新,插根“电线”就能打五千公里外的牌。

美军心里门清。关岛安德森基地去年紧急加购两套“萨德”,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着“针对空射高超声速武器”。时间卡得巧,合同签约前一周,内地机场卫星照里第一次出现十四米长条木箱,旁边停的就是轰-6N。

这次亮相的“惊雷-1”比上次木箱又长出半米,双锥体脑袋四片小翅膀,一看就不是乖乖抛物线。央视给的画面剪得贼短,只有三秒发射剪影:导弹先掉后点,二级点火后平飞,连爬高都省了,萨德想算提前量得先学会脑筋急转弯。

有人挑刺:轰-6不隐身,起飞就等于直播位置。这话对一半,西太头顶天天过民航货机,美军雷达兵真要做到“见六就抖”,先得把民航筛一遍;再说关岛离中国沿海三千公里,老六加油后还能绕路,菲律宾海那么大,雷达网总有缝。

更叫人睡不着的是射程账。N型出远门五千里,导弹再飞五千里,地图上一比划,夏威夷烧烤架都算内线。火箭军打檀香山得用东风-26,车一出门卫星就拍照;空军倒好,一架老飞机慢悠悠飞,导弹一撒手转身就走,性质算战略巡航,不是宣战。

美方回应很诚实:去年B-1B来东海两趟,今年直接升级到B-52H挂LRASM,驻关岛数量从四架变十架,司令部发言人原话——“保持对任何空射导弹的即时回应”。翻译成人话:你飞一次,我就得陪着飞一次,烧油算美国的。

解放军不吃亏。轰-6生产线在陕西,脉动线一年产能十二架,单价不到新轰炸机的零头。导弹走另一条产线,原材料是库存固体火箭,成本比海军高超舰载版便宜三成。空军用老飞机加新导弹,等于花电瓶车的钱,办大奔才能办的证。

有人担心饱和攻击:一次起飞一架只能带一根“电线杆”,数量不够看。别忘了老六肚子小,架数来凑。东部战区某旅公开照片里,停机坪一摆就是十架N型,同一天南部战区也放出十架,二十枚“关岛快递”同时上线,安德森基地再建两套萨德也拦不住猪突的弹道。

更远的算盘在后方。央视采访里,厂家总师漏了一句:“平台兼容性做在前面,下一代轰炸机无缝衔接。”话不用说明:等新隐轰出来,十四米导弹直接搬家,内线起飞就能敲阿拉斯加,美军哭都来不及。

对陆普通人而言,这些距离数字像天文,但旅游账很好算:去关岛机票往返四千块,飞五小时;导弹速度二十马赫,二十分钟送到。万一哪天真加班机取消,原因写成“空军临时交通管制”,别惊讶,那就是老六出门送快递。

回看不老的轰-6,其实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课:武器不是手机,别追最新款,能打到对手家里的就是硬通货。空军用七十年老平台,搭配去年才量产的导弹,告诉大洋对面:别只盯着船台几艘新大驱,天上的老头照样能让你熬夜值班。

盛典结束,直播信号切走,镜头外老六低空通场,尾焰把云冲出一个洞。网友刷最后一行字:“退休?人家才办入职。”

你觉得下回它的新同事亮相,美军的黑眼圈还会再加几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