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养老金调整临近:“事企差距”如何弥补?江苏新政前瞻!

 新闻动态    |      2025-07-11 16:35

2025年江苏省养老金调整进入倒计时,7月中旬或将迎来关键节点。企业退休人员去年3.9%的涨幅看似领先事业单位的2.3%,实则暗藏结构性差异。一位工龄30年的企退职工月增200元,而工龄相似的事退人员虽涨幅比例低,但绝对值仍高企300余元。这种"比例倾斜≠金额公平"的现象,恰恰折射出养老保障体系深层改革难点。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发布时间。江苏省近5年养老金调整方案均在7月10日-18日落地,去年就是7月12日公布的。今年国家要求各地在7月底前补发到位,省人社厅官网最近新增的"社保专题"栏目开始密集更新,种种迹象表明,调整细则正走最后审批流程。按往年规律,企业退休人员每月多拿的养老金,大概率会在8月份工资卡里见到实效。

再看调整具体怎么涨。三步走原则固定不动摇:定额调整打底、缴费年限挂钩、高龄人员倾斜。重点说工龄价值计算,江苏特色鲜明——前15年每年值2元,16-25年给2.8元,超25年部分提升至3.6元。比如老张工龄32年,他的年限调整金是(15×2)+(10×2.8)+(7×3.6)=30+28+25.2=83.2元。这个分段计算法,明显向长缴费群体示好。

关于大家热议的"事企差距"。去年省方案里,企退人员基础养老金挂钩比例调高到1.3%,事退人员稳定在1.1%。表面看是政策倾斜,但因基数存在天然落差——全省企退月均2800元,事退达4200元,最终调整金额还是后者占优。举个例子:王师傅企退拿3000元,按1.3%计算增加39元;李老师事退4500元,1.1%也有49.5元。这就是为何总说"调整比例在追赶,实际金额差距仍明显"。

今年有个新变量: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刚提到245元/月,较去年提高8.9%。这个涨幅远超企退人员的预期增幅,可能会对职工群体心理预期产生微妙影响。省人社部门近期座谈会记录显示,考虑建立养老金与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动态挂钩机制,江苏去年CPI涨幅2.1%,这或将成为确定调整幅度的重要参数。

说到改革方向,过渡性养老金补发进程值得关注。南京、苏州等地的中人(2014年10月前参加工作的事业单位人员)已在陆续补发差额,这笔历史欠账解决后,事企养老金的结构性矛盾有望缓解。今年调整方案或会增加"最低养老金保障线",传闻设在2200元左右,这对苏北地区的低收入退休群体将是实质利好。

最后说说个人怎么估算。假定老刘今年72岁,工龄35年,现养老金3200元。套用去年方案:定额调整40元+工龄调整(15×2+10×2.8+10×3.6)=40+(30+28+36)=134元,再加高龄倾斜25元,总计增长约159元,调整后达3359元。

这里要提醒,实际金额还要看今年各分项的系数变化,不过这个计算方法能帮大家提前估算个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