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佳通轮胎厂大搬迁:老厂解民忧新厂提产能,原址将变2.8平方公里创新区

 新闻动态    |      2025-10-09 15:57

谁能想到,1993年落户合肥经开区的佳通轮胎厂,曾经是片区里的现代化标杆,如今却因为周边住满了人,成了居民们常年念叨的“烦心事”?720亩的老厂区,几十年前周边还是空地,现在小区、学校挤得满满当当,工厂的废气、噪音一飘出来,投诉就没断过——这就是城市化发展中,产业和民生绕不开的矛盾。

矛盾摆上台面,光抱怨没用。合肥市政府和佳通公司倒是拿出了实招,直接签了搬迁框架协议:老厂挪地方,既解决居民的环保烦恼,也给企业搞产业升级的机会。这步棋走得妙,不是简单“一刀切”,而是把民生和发展拧到了一块儿。

新厂选在了合肥市长丰县下塘工业园,就在新城大道和凤湖东路的交口,光看规模就知道是大动作。总投资一会儿说103.17亿,一会儿说72亿,其实是统计口径不一样,反正都是百亿级的重点项目;占地也有两个说法,1867亩和2500亩,不管哪个数,都比老厂的720亩大了不少,还规划了4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

更讲究的是布局,人家搞了“三区协同”,办公生活区、核心生产区、预留发展区分得清清楚楚,目标就是建个智能化、绿色化的轮胎基地,跟老厂的老设备、老模式彻底划清界限。现在去看,新厂房早就拔地而起,设备正在安装调试,半钢胎和全钢胎的生产线很快就要通了,今年年底就能产出第一条新胎,2025年底部分投产的日子眼看着就到了。

新厂的产能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规划年产不低于20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还有260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算下来一天就能产6万条半钢胎、8000条全钢胎——这供应能力,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都能扛得住。更关键的是,新厂专门盯着新能源汽车配套轮胎和中高端乘用车胎,还买了母炼生产线、钢丝压延机、三复合胎侧线这些先进设备,不是光扩产能,更是靠技术升级抓新机遇,这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正道。

有人担心,老厂搬了,新厂没跟上,会不会断供?这点早考虑到了。新厂2025年底先部分投产,老厂要等到2027年底才全面停产,中间两年过渡期,市场供应一点不耽误。这种“无缝衔接”的安排,既稳了企业的盘子,也没让消费者受影响,想得确实周到。

老厂搬空了,经开区那720亩地咋办?可别以为会闲着。除了天都路以西一小块区域,剩下的老厂区全要启动土地收储,而且不只是老厂本身,周边锦上、锦悦小区南侧,还有繁华大道北边的区域,加起来2.8平方公里的地方,都规划成了“明珠广场创新商务区”,合肥市专门请了深圳的城市规划设计院做方案,可不是随便弄弄。

这个商务区的规划也很有讲究,走的是“两带一廊三组团”的路子。繁华大道沿线是创新门户发展带,搞科研和商务办公;丹霞路沿线是研发孵化发展带,专门给创业团队留空间;天都路那边要建中央绿谷活力廊,搞成文体公园绿轴,以后居民散步、健身又多了个好地方。

还有三个社区组团,品质社区、创新社区、人才社区,不管是普通住户还是引进的人才,都能找到合适的住处。更重要的是,老厂一搬,明珠广场板块和南艳湖板块就能连成片开发,以前中间隔着个工厂,现在打通了,整个区域的城市界面和发展能级都得往上提一大截。

这事儿往大了说,可不只是一个工厂的搬迁。对长丰县来说,百亿项目落地,GDP、就业岗位都能往上拉,还能帮合肥完善汽车产业链;对佳通来说,借搬迁完成产能转移和技术升级,尤其是在新能源轮胎领域的布局,以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只会更强;对经开区的居民来说,终于不用再跟废气、噪音打交道,生活环境清净了,原址变成商务区后,逛街、就业也更方便,生活品质直接升级。甚至放到全国来看,这也是我国轮胎产业往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一个缩影——不是淘汰传统产业,而是让传统产业跟上时代,既守得住民生温度,也抓得住发展速度。

老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佳通这波搬迁,搬走的是老问题,搬来的是新机遇。各位住在合肥的朋友,不管是路过过老厂的“老邻居”,还是期待新厂带动发展的长丰居民,你们最想看到这次搬迁带来的哪个变化?是家门口的公园,还是更方便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