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获强援局势逆转,特朗普启动备用策略,普京派遣代表赴华

 新闻动态    |      2025-10-11 01:37

正当俄乌局势陷入僵持时,泽连斯基突然拿出一张“牌”——以色列的“爱国者”防空系统已经在乌克兰安置完毕,更多的设备预计在秋天到达。这就等于说,在得到美国和德国的帮助之外,乌克兰又多了一个重量级的盟友。以色列此时站队,直接让莫斯科处于了被动的位置。

要晓得,乌克兰的“爱国者”系统原本就不多,这回以色列一次性送来八套,差不多让乌军的防空力量翻了个身。更关键的是,这些装备不再只是用来守着基辅的“城墙”,而是可能派到前线深处,去压制俄军仰仗的苏-34轰炸机和滑翔制导炸弹的战术。要是这套战术被破解,俄军在前线的优势可就彻底没了。难怪俄媒会喊“以色列背叛”,这不单单是战术上的挫败,更像是拆了俄罗斯在乌克兰一手打造的平衡架构。

单纯从战场角度来看以色列的举动,显然还不能把全部理解透。有背后更深层次的政治算盘。正值俄乌冲突紧张之际,以色列把不是最先进的“爱国者”系统转手给乌,不仅能获得美欧更多的支援,还能在伊朗问题上占得主动。换句话说,乌克兰算是“雪中送炭”,但对以色列来说,却是地缘政治的一次提升。表面上,泽连斯基得到防空装备,但实际上,以色列才是在这场棋局中最大的赢家。

在以色列抛出这招的同时,另一股风也让人留意。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会晤后,首次罕见地改口,不再强调“和谈优先”,而是提出了所谓的“B计划”。一方面,他把俄罗斯形容成“纸老虎”,暗示乌克兰完全有能力收回失地。另一方面,美国副总统万斯透露,美国可能会提供射程超过2000公里的“战斧”导弹,但条件是由欧洲国家买单,美国只负责转手交付。这种操作,本质上是将风险和花费推给欧洲,自己既能保持政治姿态,又能躲避财政压力,还能让军工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特朗普的算盘算得明明白白,他明白,欧洲对俄乌冲突的担忧比美国要大得多,只要美国开个口,欧洲大概率会掏腰包。这意味着,美国既能维持“支持乌克兰”的表面姿态,又能让军火厂商持续接盘,自己则在背后坐收渔利。所谓的“B计划”其实就是搞个套利工具,它不是要把全部力量用在支援乌克兰上,而是让欧洲掏钱出力,美国自己赚差价,俄罗斯压力加大。

要是真让欧洲点头了,乌克兰的武器储备就要发生大变化了。等“战斧”导弹一到,俄罗斯的本土,像莫斯科这一带的重要目标,都可能成为攻击范围。不用说,这威慑效果可不是盖的,不仅仅是战术上的突破,更是在心理上形成巨大冲击。这一来,俄罗斯不得不考虑升级装备和策略了。普京很清楚,战火要是烧到自己家门口,政治局势就要摇摇欲坠。这也是为什么,9月20日俄罗斯经济部长会突然出现在北京,和中方的高层会晤,意图显而易见。

这次出访绝非偶然。长期以来,中俄的经贸关系一直是俄罗斯经济的支柱。能源出口、粮食贸易以及跨境清算,为莫斯科在制裁压力下争取了一些缓冲。如今,面对西方全面增加军事和经济手段的形势,普京特别需要来自东方的支撑。派出重量级官员前往北京,不仅仅是为了推动经济合作,更是在向外界释放一个信号,俄罗斯并不存在孤立,它依然有伙伴支撑。这种表现既是为了稳住国内,也是在国际舞台上表明——面对“三打一”的局势,俄罗斯不会束手待毙。

不过,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乌克兰得到的,可是立竿见影的防空力量和远程打击能力,而俄罗斯拿到的,只是一些经贸和投资方面的支援。两者的性质完全不同,不能等量齐观。经济合作虽然能帮俄罗斯缓解一些压力,但根本不能直接扭转战场上的局势。也就是说,乌克兰的局势在加快发展,俄罗斯却像原地踏步似的停滞不前。时间,成了双方最重要的博弈筹码。特朗普提出的“B计划”,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押注——押欧洲会持续投资,押俄罗斯难以在长时间内消耗下去。

到这地步,俄乌战场早就不再是两个人的比拼啦。表面上乌克兰对付俄罗斯,不过背后站着美国、欧洲还有以色列。俄罗斯则试图将筹码撂向东方。局势变成了“三打一”,但这“ তিন”其实也不怎么统一。美国关注的是利益,欧洲更在乎安全,以色列则想着战略上的提升。至于俄罗斯能不能靠东边的援助稳住局势,就看时间是不是真的站在普京这一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