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的10条炒股法则

 新闻动态    |      2025-07-14 15:59

1. 守拙:守住是道,守不住是魔

这本质是反“小聪明”思维。股市里追热点、频繁换股的人太多,最后往往被短期波动带偏节奏。比如茅台2014年也曾跌穿100元,但守到现在的人早赚了几十倍,反倒是总想“高抛低吸”的人容易踏空。守拙不是死扛,而是对核心逻辑的信任——就像守着好公司的护城河,时间会慢慢兑现价值。

2. 95%时间不涨,等5%的上涨

太真实了!A股典型的“脉冲式行情”,比如2019-2021年的白酒牛市,其实真正暴涨的时间可能就几个月,剩下的时间要么震荡要么回调。但问题是,没人知道那5%的时间什么时候来,所以“等”的前提是先拿住。就像等一朵花开,你得耐住95%的时间看它“沉默”。

3. 不折腾:下跌不看,反正会涨回来

这招适合“情绪型选手”。但要加个前提:得是“好公司”的下跌。比如2022年腾讯跌超50%,但核心业务没变,现在也慢慢涨回来了;可如果是踩雷垃圾股,跌下去可能就真成“废纸”了。不看盘是避免被短期情绪干扰,但“不看”不等于“不管”,基本面跟踪还是要做的。

4. 只看好公司,好股票会涨回来

这是价值投资的核心。比如格力电器在2015年股灾中跌了40%,但后来靠业绩增长又创新高。好公司的定义是什么?ROE长期高于15%、现金流稳定、行业地位稳固,这类公司的“抗跌性”本质是业绩支撑。但要注意:“好公司”也有估值泡沫,比如2021年宁德时代百倍PE时,就算公司再好,也得等估值回归。

5. 主动被套:下跌买更多,赚大钱都被套

这是“越跌越买”的逆向思维,但得控制节奏。比如定投茅台的人,2023年回调时加仓,现在成本就拉低了。不过“主动被套”的前提是你对公司估值有底——比如茅台跌破15倍PE时,被套可能是机会;但如果是炒概念的股票,下跌可能是“无底洞”,越买越套。

6. 享受泡沫:赚大钱要在牛市吹泡泡

这话说得实在!牛市的本质是情绪溢价,比如2021年新能源、白酒的疯狂,很多人靠泡沫期的溢价赚了超额收益。但难点在于“如何识别泡沫顶点”。就像2015年创业板牛市,能在5000点离场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人最后又把利润还了回去。享受泡沫可以,但得给自己设个“止盈线”,比如PE超过历史分位80%就分批撤。

7. 看似笨,实则守拙:守住一只股票发财

典型的“少即是多”逻辑。A股有个现象:很多人一年换几十只股票,最后收益不如拿住一只好股的人。比如片仔癀近10年涨了20倍,但中间波动巨大,能从头拿到尾的人寥寥无几。不过“守一只”风险也高,万一公司基本面变脸(比如当年的长生生物),守到最后就是灾难,所以分散到3-5只更稳妥。

8. 股票池永远三只,轮回做,15%收益够了

这是“集中+轮动”策略。三只股票容易跟踪,轮回做可以避免追热点。15%的年化收益看似不高,但复利下来很惊人——10万本金10年能变40万。关键是选哪三只:最好是不同行业的龙头,比如消费+医药+科技,既能抗周期,又能抓行业轮动机会。

9. 预期放低:小机会+大机会,长期收益变高

反“暴富心态”的良药。A股每年其实都有结构性机会,比如2023年的AI、2024年的低空经济,但普通人很难每次都抓住。不如把预期放低:每年赚几次小波段(10%-20%),每隔几年抓住一次大行情(50%+),复利效应下收益不会差。最怕的是天天想抓涨停,最后反而亏本金。

10. 投不变的公司,等人变钱变多

这是“护城河”理论的另一种说法。比如茅台、可口可乐,几十年商业模式没变,靠的是品牌和成瘾性,不管社会怎么变,人们对高端酒、饮料的需求始终存在。而投资这类公司,本质是赚“人性不变”的钱——比如社交需要喝酒、快乐需要喝可乐,只要人性需求在,公司就能持续赚钱。

最后想说:这些思路的核心,其实是“反人性”

股市里大部分人输在“太聪明”,总想战胜市场,最后却被市场教训。守拙、等时机、不折腾,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极强的定力和对公司的深度研究。你平时是按这些原则操作的吗?有没有遇到过“守不住”的情况?可以聊聊具体案例,咱们再细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