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报工作中的交通联络

 产品展示    |      2025-08-21 10:12

深入敌区的间谍,如何与组织取得联系?

1949年3月4日下午5时半,美国司法部女职员朱迪思·科普朗到了宾夕法尼亚车站,当她来到目的地时,苏联武官古比雪夫已经在183号街与百老汇街的转角处等着她,但两人并没有接头,而是继续前行,以摆脱监视。

两人分乘电车,来到泰晤士广场会面。

科普朗出行时,不时回头观察,看是否有人跟踪。实际上确实有几十名联邦调查局特工跟踪着他们。但当他们快速跳上一辆公共汽车的时候,特工被甩掉了,只好乘警车赶上。

两人在14号街下车,很快又乘上一辆电车。此时,车厢里共15人,其中5人是跟踪的特工。两人在车门关闭前突然跳了下去,从而摆脱了跟踪。

△朱迪思·科普朗

此时已是晚上8点半,他们认为已经摆脱了跟踪。然而,正在这一地区巡逻的联邦调查局特工发现了他们。

这是一次典型的交通联络工作。科普朗和古比雪夫在接头时被抓获了。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交通联络的重要性。没有交通联络,各个相互隔绝的谍报组织和谍报组织成员之间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交通联络分为接触式联络和非接触式联络。接触式联络是驻外机构与总部代表、驻外特工与谍报网成员和谍报网成员之间的联络。

通常,碰头计划由驻外情报站准备,送总部批准。最后的布置方案以命令的形式出现,由谍报机构负责人签署。有经验的特工常常会收到一份今后半年、一年甚至长达五年的会面计划。

△朱迪思·科普朗被联邦调查局逮捕

1962年9月18日,格鲁乌驻美国非法派遣特工卡洛·图米收到一个特大的商业信封,上面盖着纽约的邮戳,没有发信人的地址。里面装着折迭式轻便餐桌和碟子的商品图案,图案的左下角迭着,表示每张图背面都有密信。

信的内容如下:“特通知一次会面。时间:9月23日,星期日,上午九点。地点:韦斯特切所特县格雷斯通火车站对面哈得孙河畔。”

“带上钓鱼竿、一只粉红色塑料桶和钓鱼许可证,驾车到扬克斯区北部,然后沿沃伯顿大街去格雷斯通火车站,将汽车停在停车场。走过人行桥,再顺河岸走到第492号电线杆,就在附近钓鱼。”

“接头暗语:‘请问,去年在扬克斯游艇俱乐部里我们见过面吧?’你必须回答:‘不,先生,1960年我就退出那个俱乐部了。’联系方式:你一面钓鱼一面与派去的人碰头。”

“如果你已准备好此次会面,请向我们驻联合国使团寄送一张宗教明信片,汇报接头的准备情况。署名:R.桑兹。接头方法如有不清楚之处,署名改为:D.C.科特。主任。”

此外还有一种紧急会面,其接触仅限于最有经验以及可能传递非常重要的情报资料的特工。

1961年1月,克格勃间谍休·汉布尔顿访问维也纳。根据以前的约定,他在赫希施塔特广场附近的一根电线杆上用粉笔画上两个十字。没过几天,他在同一个地点看到了同样的标记。

△休·汉布尔顿

星期五晚,他来到一家咖啡馆门前,一位苏联人来到他面前,用英语说道:“你能为我在巴黎搞点蚀刻画吗?”

“不能,我在巴黎没有蚀刻画,但我在伦敦有。”汉布尔顿回答道。

暗号准确无误。两人走进了咖啡馆,一边喝咖啡,一边闲聊着。

接触式联络容易遭到反谍报机构监控,除非迫不得已,谍报机构不安排接触式联络。

01

交通员

这是接触式交通的一种。在情报官与情报员之间有一种服务性的特工,称为交通员,其任务在情报员同情报官之间传递信件。在驻外情报人员中,有一类人专门从事交通任务。

如原子弹间谍网成员朱利叶斯·罗森堡和哈里·戈尔德。这两个人本身并没有情报来源,但分别负责与戴维·格林格拉斯和克劳斯·富克斯的联络任务,从这两个人手中接收情报,然后把情报交给谍报站的负责人。

△朱利叶斯·罗森堡(右)和妻子

交通员与情报员接头时通常要使用暗语。

原子间谍克劳斯·富克斯与戈尔德的联系就在大街上进行,约定的方式是:富克斯拿着一个网球,戈尔德带着手套和一本书。

戈尔德与格林格拉斯的会面是这样的:戈尔德带着一包分开的果冻作为标记,格林格拉斯的妻子露丝则拿着另一半果冻作接头暗号,接头暗语则是:“我是从朱利叶斯那里来的。”

通过交通员联络风险很大。一个交通员定期出现在情报员身边,这样的接触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谍报机构更青睐非接触式交通,这主要是借助一定的技术工具进行联络。

02

密写术

密写术是一种常见的联络方法。它把情报隐藏在特定媒介中,然后再传送出去。

一部名为《啸虹笔记》的书中记载过这么一件事:金国的中都被围困时,宰相完颜承晖以矾写奏章告急。为防中途泄密,完颜承晖使用了密写术。

其制法为:将矾、胶与铁钉共煮,然后以新笔蘸此水写在白纸上,乍看之下,了无痕迹,但只要将墨涂在纸背,纸面上的字便跃然而显。

△写有密文的手绢

20世纪80年代,秘密情报局与军情五局联合成立密写技术科发明了无影拷贝方法。

当时,一名技术人员正在显影一份从苏联发来的普通密件,发现除了密写内容外,一些显然是另一个人书写的倒写的俄文字母也逐渐显现出来。

原来,当情报员将信投进信箱时,信封的背面压在了另一封信的表面,沾上了其书写地址的油墨。这种油墨中可能含有某种看不见的化学物质。

△一战中德国使用的隐形墨水和海绵

秘密情报局随即在全球范围内搜寻该笔的来源,然后由技术人员对这些笔进行测试。他们用笔写上几行字,将白纸压在表面,然后再借助显影液对白纸显影。几个星期后他们终于发现,这种笔就是彭特尔圆珠笔。

03

电话联络

通常认为电话是一种不可靠的联络工具,很容易遭到窃听,但在许多情况下,情报员依然要通过电话联络。

克格勃的法国情报员乔治·帕克在每次会面前,都要打电话给苏联大使馆,说:“我是朱利安,想找瓦戈。”而接线员则会告诉他:“你打错了,先生,这是苏联大使馆。”要求会见的信号就发出去了。

当天晚上,帕克从家里出来,就会见到他的联系人。

04

死信箱

死信箱,也就是无人交接点,是情报员传递情报、接受指示、领取奖赏的手段。

△克格勃拍摄的无人交接点的照片

死信箱可以分为三种:固定的、可携的、活动的。

固定的无人交接点通常是某个被挑选出来或经过特别处理的隐蔽处。弗兰克·博萨德使用的无人交接点中,有一处是一截破排水管,还有一处是乡村道路旁边的一棵树。

可携的无人交接点是一个容器,这个容器要能放在废弃物中,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但又不会对它产生兴趣,如空铁罐、空盒子、空桶等,特制的容器如空心木材、石头、陶器。

△藏着秘密容器的木头

联邦调查局特工卡西迪在与格鲁乌军官联络时,就从空心石头里拿取了一万美元现金、一张藏了一个微粒照片的明信片、一张有密写内容的白纸。

活动的无人交接点通常是在汽车、飞机、火车甚至送货卡车上的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

东德国家安全部在比利时招募的瑞士籍化学技师吉恩·保罗·索珀特就喜欢使用活动的无人交接点。

他把窃取的文件制成缩微胶卷,隐藏在牙膏一类的日用品中,再把它们放在沐浴用的海绵里,随后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登上夜间快车,把海绵藏在一等车厢盥洗室的格栅后面,在科隆下车后返回布鲁塞尔。

△软管隐藏装置

他在擦手纸自动售货机上用蜡笔做一个标记,并在废纸盒中放一张卡拉里牌巧克力条的包装纸,示意交接点正在使用。当火车到达东柏林时,装有缩微胶卷的物品就被接件人取走。

05

报纸广告

报纸广告栏也经常被用作情报官与情报员之间的联络手段。

罗伯特·汉森要求苏联官员需要情报时就在《华盛顿邮报》刊登一则修车广告,内容为“道奇汽车1971年出厂,外交家系列,需作引擎维修。有兴趣者请于下周一、三或五下午电话联络”。

看到广告后,克格勃就可与汉森在约定的时间进行电话联络,在联络时双方还需说出暗语,汉森会在电话中自称是“拉蒙”,而对方则要说:“对不起,那卖车的人不在,请你留下电话号码。”

△罗伯特·汉森

06

信件

情报官与情报员之间也可以通过秘密信函联系。秘密信函是利用明文书信函件隐蔽秘密通信内容,过去多以信函方式通过邮政传递,也可以派人专程传递。

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现代电报、传真等业务交往中也可以用密函形式隐蔽传递情报。

直观阅读的明文文字或数据、图像称为伪文或伪函。通过双方约定的规则才能从伪文中找出所传送的秘密情报内容。信函中的秘密内容不直接用文字表达,而是用约定好的暗语表示。

收到信号后,情报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特定的身份证明,到指定地方接头。

△美国国家安全局拍摄的一张信封标签内的微点照片

如乔治·帕克的克格勃联系人要见他,通常会给帕克寄一张名片,上书:“勒阿弗尔拉丝和轧钢股份有限公司拉巴斯分公司,爱德华杜—何瑟·格拉西亚·德阿瓦罗阿”。意思是,今天晚上21点,在共和国地铁车站见面。

当帕克到达共和国车站时,联系人并不与他马上见面,而是经过一段时间,选择接头的良机。有时他们会谈上几句,或者交换一个信封,有时交换一个完全相同的文件包。

通过邮政渠道传递的情报通常会使用密写、微点等方式保密。

英国军情五局在朗斯代尔的包裹里就查到了一架专门用于拍摄文件的微型照相机“普拉克捷娜”和一本《英文打字教程》。作为一个成功的西方商人,朗斯代尔当然不需要专门学习打字。

△朗斯代尔

军情五局特工彼得·赖特认定,这是一本同密写有关的书。波特兰谍报网的重要成员莫里斯·科恩(化名克罗格,Peter Kroger&Helen Kroger)以书店为掩护,为谍报网与莫斯科总部建立了联络关系。

他也经常向外地寄书,但有些书经过重新装订,里面藏有机密情报。即使你怀疑他在邮寄情报,也只能在他的书上寻找微点,把书的内容横读、竖读,不大可能把书拆开,警察的无线电测向仪也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朗斯代尔获取的情报就这样通过克罗格先生的书寄回苏联。

07

无线电

无线电是一种快速、高效的联络手段。

苏联的三大谍报网——佐尔格、拉多和特雷伯,都是通过无线电与格鲁乌总部取得联系。

△间谍使用无线电进行秘密通信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电台的体积不断缩小。

苏联谍报机构为重要的情报员配备无线电设备,通常是高性能的无线电接收机。

1961年,克格勃在英国国防部招募了一个名叫弗兰克·博萨德的间谍。在指定的夜晚,他打开收音机,收听莫斯科的广播。

克格勃用《伏尔加船夫曲》《天鹅湖》《莫斯科之夜》《马刀舞曲》《卡林卡曲》这几首乐曲编制的密码对他下达指令。

△弗兰克·博萨德

无线电是一种快捷、高效的联络装置,但也存在缺点。

首先是必须随谍报人员进入目标地区,这容易为谍报人员招来祸端;其次,无线电信号容易遭到截收,也容易被无线电定位仪定位,使潜伏的间谍暴露。

如摩萨德特工伊利·科恩最终被发现,就是因为叙利亚情报机构采用分片停电的方式,逐步锁定了目标。《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国民党情报机构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发现了李侠的电台。